導讀: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在國家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大幅減少獎勵數量的新形勢下,2018年度廣東省共有45個項目(含專用項目4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為近年來最好成績,獲獎項目總數位居全國第四。
2019年1月6日,第十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以“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為主題,總結產學研、政金介、商媒用協同創新經驗,希望以產學研合作為突破口,發揮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促進和引領民營經濟創新發展。
2018年12月25日,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共評選出中國專利金獎預獲獎項目30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預獲獎項目10項。廣東共有9項專利入選第二十屆中國專利金獎名單,其中,中國專利金獎6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3項,為最大贏家。
記者從廣州科沃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沃園)獲悉,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第十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和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的頒獎項目中,科沃園輔導企業申報的項目均有斬獲。其中,有多家企業客戶榮獲中國專利獎(多家企業獲得中國專利獎金銀獎)。
《廣東科技報》2019年01月11日 A3版
專利獎項目,引領智造
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出席大會并講話,他指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興起,創新引領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專利作為創新成果的重要體現,專利制度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本屆中國專利獎共評選出中國專利金獎30項,中國外觀設計金獎10項;中國專利銀獎59項,中國外觀設計銀獎15項;中國專利優秀獎695項,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61項。據不完全統計,40項金獎項目從實施之日起到2017年底,新增銷售額835億元,新增利潤139億元,新增出口額186億元,效益顯著。
由科沃園輔導的企業項目有多家榮獲中國專利獎,在所有獲獎專利中包含醫藥、機械、交通等各行業,包含:發泡劑、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雙色防偽紙、自動制片機、人工污水處理系統、智能立體停車庫、等各專利技術,這充分說明科沃園在知識產權代理領域的實力和能力不容小覷。
科沃園總經理張帥表示,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主要反映出三個特點:專利質量更加突出、覆蓋面廣、獲獎單位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強。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持續的創新能力,專利創新獲獎項目質量一年比一年高,各方面技術、科技的進步必將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也將從知識產權大國邁向知識產權強國。
據介紹,在科沃園代理申報的多家企業獲獎專利中,深圳市深港產學研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明的“人工快速滲濾污水處理系統裝置”,是對傳統的土地滲濾污水處理工藝進行的重大改進,其核心是采用滲透性能較好的人工濾料為主要介質代替天然土層,大大提高了處理效率,減小了占地面積;同時并采用獨特的運行和保養方式,保證了快滲池長期穩定高效運行,且避免產生剩余活性污泥形成二次污染,是一種綜合了生態學原理、環境工程學原理和水文地質學原理的污水處理新技術。
該發明專利產業化產品人工快滲一體化污水治理設備是目前市面上最有效處理城鎮污水的產品之一。截至2017年年底,依托該發明技術已在全國十幾個省市應用建設100多個污水處理工程,建設了近1000個小型污水處理站,囊括了國內大部分省份和地區,日總處理量達100萬噸以上,出水水質均穩定達標,新增銷售額53425萬元,新增利潤17482萬元。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等領導與獲獎企業代表合影
致力創新,企業結出碩果
記者從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第十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和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上所頒發的獲獎項目中看到,獲獎項目都具有極高的技術水平和應用價值,產生了重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科沃園總經理張帥(左)與手機自拍桿金獎項目企業代表合影
其中,珠海億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發明的“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對修復皮膚連續性被破壞以及確實性損傷效果顯著,被評為本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億勝公司還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了我國原創細胞生長因子類蛋白藥物關鍵技術突破、理論創新及產業化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廣東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明的“一種土工用的發泡劑”,突破了發泡劑的穩泡、早強和增強三大關鍵難題,榮獲本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此外,盛瑞科技申報的“現澆泡沫輕質土技術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研究”項目榮獲2018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優秀獎,已是繼2015年以來連續四年獲獎。
暨南大學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在第十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上榮獲4項成果及個人獎,其中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王一飛教授獲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個人)。王教授帶領團隊致力于傳統中藥、創新藥物發現及藥理學、新型醫療器械、干細胞等領域的研究及應用,并且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實現了轉化,比如與廣州賽萊拉干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進行細胞生長因子研發,幫助企業申請專利479項,并于2014年新三板掛牌,以王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專利“一種間充質干細胞的凍存液及凍存方法”榮獲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可謂是實至名歸。
張帥表示,中國專利獎的設立主要是保護知識產權,也是對個人智力勞動成果的尊重。而國家科學技術獎是反映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綜合創新實力的關鍵指標之一。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也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優秀企業始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堅定信心和決心,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攻關,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充分發揮了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科技創新的碩果,我們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并且會在多個國家級平臺上發光。
(文/圖 梁文勁 吳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