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司長張仲梁在國家統計局官網發文《自主創新推動中國專利不斷發展》,其中提到,2017年,中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二。
數據顯示,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在2011年就已居世界首位,2017年為138.2萬件;2017年,中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4.9萬件,居世界第二。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總量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二;2017年,論文被引用量超過德國、英國,也躍居世界第二。張仲梁在文中指出,“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幾十年來舉國一致、協心戮力,中國在科技領域的進步可謂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第一,中國政府和中國社會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早在1988年,中國領導人就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判斷;2006年,中國政府確立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目標;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多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國家提出并實施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在最近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演講中有重要的體現。強化科技創新可謂過去幾十年中國政府和中國社會的共同愿景和共同行動。
第二,中國14億的人口總量、不斷完善的教育體系,讓科技創新有充分的人力資源支撐。早在2013年,中國研發人員投入總量就已居世界第一位,達353萬人/年,到2017年底,更升至近400萬人/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抬升了中國人創業創新的激情,全社會崇尚科技、崇尚創新的氛圍日益濃厚,創業創新蔚成風氣。2016年,日均新增注冊企業達1.5萬戶,2017年更超過1.6萬戶。
第三,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使科技創新有充分的資金保障。2017年,中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達1.75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占GDP的比重2.12%,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特別地,企業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角,2017年,源于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已近八成,更出現了華為這樣研發投入強度業界領先的龍頭企業。如此巨大的研發投入,即使效率稍低,帶來的也是巨量的效果。
第四,與發達經濟體比較,中國產業集中度較低,倒逼企業加快科技創新。如鋼鐵產業,按產能測算,美國、日本前四大企業產業集中度在70%以上,而中國,前十大企業則不到40%。較低的產業集中度,導致企業競爭激烈,“逼”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數據顯示,2017年,有技術創新活動和投入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占比已超過四成。
第五,中國厚實的產業基礎、完備的配套體系,讓科技創新有良好的產業支撐,而不斷富裕的14億人口,已使中國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讓科技創新有用武之地。中國市場還是一個差別化的市場,中國企業有可能從比較低的技術水平起步,并逐步升級到比較高的技術水平。
針對中國制造的技術含量,張仲梁總結道,雖然中國科技水平與世界制造強國比較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在部分領域已不遜色。隨著創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中國科技創新的腳步將更加穩健、更加鏗鏘有力。
本文標簽: 【科沃園知識產權】專利申請 專利加急 專利獎 專利獎申報 國家知識產權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