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廣州市政府門戶網站和廣州市來穗局門戶網站同步公布《廣州市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及實施細則。兩份文件明確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將采用個人條件和社會貢獻積分、梯次享受公共服務的機制,從制度上規范構建起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1+N”制度框架。
專利領域在積分落戶方面也將打開新市場、體現新的價值。專利加分的另一好處在于,在落戶成功之后,您也可以把專利轉讓出去,價格根據市場規則而定,也就相當于花了少量的錢為落戶積分多加了20分。
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關于印發廣州市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規定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
第一條 為落實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工作,根據《廣州市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規定(試行)》,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適用于持有在本市辦理(申辦或簽注)且在有效期內《廣東省居住證》,并申請參加積分制服務管理的來穗人員。
第三條 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全市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工作;負責統籌協調并具體組織實施全市來穗人員積分制入戶工作;指導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做好來穗人員為其隨遷子女申請積分制入學、來穗人員積分制承租政府公共租賃住房工作;負責積分制服務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建設、維護,牽頭推進各部門涉及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的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指導區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負責來穗人員對積分異議的復核工作。
市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組織擬訂全市人口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和計劃;協調實施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規劃;將積分制入戶政策納入我市遷入戶政策體系,負責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積分制入戶管理辦法、積分職業資格與職業工種目錄和特殊艱苦行業目錄,負責積分制入戶指標管理。
市教育部門負責統籌全市來穗人員隨遷子女積分制入學學位安排工作;將來穗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列入工作計劃;負責指導各區完善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實施細則,制定轄區內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招生計劃、確定實施學位補貼的民辦學校;負責指導申請人的學歷審核工作。
市科技創新部門負責牽頭編制列入創新創業積分指標單位目錄。
市公安機關負責統籌辦理全市來穗人員積分制入戶手續;負責指導監督積分制入戶落戶地址的核準工作;負責查核申請人刑事處罰、治安處罰記錄情況。
市民政部門負責協調審核申請人義工服務情況。
市財政部門負責審核和安排市本級積分制服務管理工作所需經費。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核查申請人繳納社會保險記錄;負責指導審核申請人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負責指導核查申請人的職業資格情況;負責審核申請人就業登記憑證。
市衛生計生部門負責審核申請人無償獻血情況。
市住房保障部門負責統籌全市來穗人員積分制申請承租政府公共租賃住房工作;負責指導監督房源的規劃和配租工作;負責會同相關部門審核申請人住房保障資格;負責審核申請人家庭住房困難情況。
團市委負責審核申請人志愿服務情況。
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審核申請人獲“道德模范” “廣州好人”稱號情況。
市國土規劃、交通、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城管、工商、體育、知識產權、政務、稅務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相關的工作。
區各相關部門依照法定職責,按屬地原則做好轄區內與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相關的各項工作。
各鎮(街)來穗人員積分制受理窗口負責網上預審、材料受理、資料錄入、資格初審等工作。
第四條 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工作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框架,實行申請、審核、評分、排名、公示、查詢、復核“一網式”服務管理和前臺材料受理、后臺材料審核的電子化。
申請人可直接登錄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填寫、提交申請,并上傳相關材料。材料預審通過后,申請人到居住地積分制受理窗口提交相關紙質材料,由工作人員核對材料和初審。申請人可隨時登錄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信息系統查詢本人積分申請的辦理情況。
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應當依托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向相關部門開放數據端口,建立材料審核的信息化平臺與工作機制。
市教育、科技創新、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計生、住房保障、團市委及其他在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工作中承擔相應職責的相關部門,應當按照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共享的有關規定,建立起多部門協同的信息化處理機制與流程,將相關數據信息推送到廣州市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實行部門之間信息資源交換共享。
第五條 積分制的積分指標體系由基礎指標、加分指標和減分指標三個部分組成。
基礎指標由合法穩定住所、合法穩定就業、文化程度、年齡四個部分組成。
加分指標由技術能力、創新創業、急需工種或職業資格與服務行業、社會服務和公益、納稅情況、表彰獎項六個部分組成。
減分指標由信用情況、違法違規與刑事犯罪情況兩個部分組成。
第六條 申請人的總積分等于基礎指標積分加上加分指標積分,減去減分指標積分的分值。總積分的最低分值為0分。
《廣州市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指標體系及分值表》應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口服務管理的需要進行調整。
第七條 來穗人員積分本著自愿申請原則,實行全年動態化受理。申請人依據本細則的規定準備相關材料,隨時登錄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填報信息、上傳相關材料,提出積分申請。
第八條 以下證明材料的提供,具體視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共享平臺建設的情況來決定是否由申請人提供紙質材料。
包括就業登記證明(勞動合同和勞動關系證明)、工商營業執照,或者其他能夠證明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合法穩定就業(創業)的材料。
申請人合法穩定住所、合法穩定就業、文化程度、技術能力、創新創業、急需工種或職業資格與服務行業、社會服務和公益、納稅情況、表彰獎項等積分指標發生變化,由申請人主動申請調整計分,調整材料處理流程按照初次申請積分程序執行。
第十二條 申請人符合《廣州市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規定(試行)》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情形的,積分中止。申請人在《廣東省居住證》功能恢復后,經本人提出申請,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核實后,積分重新激活,并累積計算。
申請人符合《廣州市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規定(試行)》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積分失效。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依據當年入戶名單注銷申請人積分檔案(包括電子和紙質),并告知申請人。
第十三條 申請人對積分分值存在異議的,應在積分公布之日起30日內向原積分制受理窗口申請核查。積分制受理窗口自收到申請后7個工作日內提交給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應在7個工作日內將申請人材料按照本細則第三條的職責分工轉送相關部門進行核查,相關部門應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核查工作,并反饋至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自收到反饋結果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將結果告知申請人。
申請人對核查結果存在異議的,應在結果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提出復核申請;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應在30個工作日內會同相關部門完成復核,并將復核結果告知申請人。
第十四條 凡持有在本市辦理且在有效期內《廣東省居住證》的申請人,符合積分制入戶的具體條件和要求,可申請積分制入戶,具體入戶分值按當年指標計劃確定。
《廣州市積分制入戶管理辦法》納入廣州市遷入戶政策體系,由市發展改革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五條 凡持有在本市辦理且在有效期內《廣東省居住證》的申請人,符合積分制入學的具體條件和要求,可為其隨遷子女申請入讀公辦學校或政府補貼的民辦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學位,具體入學分值由各區按指標計劃確定。積分指標體系中減分指標的減扣積分不適用于“為隨遷子女申請公辦學校或政府補貼的民辦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學位”的公共服務。
各區政府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應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來穗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廣州市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規定(試行)》及本細則的要求,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第十六條 凡持有在本市辦理且在有效期內《廣東省居住證》的申請人,符合承租政府公共租賃住房的具體條件和要求,可申請承租政府公共租賃住房,具體承租分值按我市政府公共租賃住房相關政策規定執行。
申請人承租政府公共租賃住房的具體管理辦法由住房保障部門會同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七條 申請人可憑積分享有的其他公共服務內容及對應的分值和條件,由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各區政府會同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予以確定,并根據全市或各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需要予以調整。
第十八條 本細則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廣州市來穗人員積分制服務管理指標體系及分值表
注:為鼓勵區域創新,各區可在本指標體系之外,根據本區特點會同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部門設立補充加分指標,補充加分指標的總分值不超過30分。補充加分指標只適用于由本區提供且在本區內享有的公共服務。
根據《規定》,現在由各單位分別實施的積分制入戶、積分制入學、積分制申請公共租賃住房及其他權益和公共服務將統籌起來,統一制度框架,使用同一積分指標體系、統一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