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的大潮中,因商標搶注、專利互撕發生的“血案”不止一件,騰訊與今日頭條轟轟烈烈的著作權之爭,摩拜單車“掃碼開鎖”的專利糾紛,屢見不鮮,尤其是創業公司成立之初,很容易忽略知識產權的保護,自己的核心技術、公司商標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別人的“專利”。
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在成立階段,保護好知識產權可以幫助企業規避無謂的損失和風險;長期來看,通過布局知識產權,可建立起技術壁壘,支持后續變現。那么在人力與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創業公司應該如何保護知識產權,僅僅申請核心專利就夠了嗎?遭遇與巨頭的正面沖突,要放棄維權嗎?
聯想創投作為一支科技產業基金,投資了近百家核心科技與智能互聯網領域的初創企業,包括寒武紀、曠視科技(Face++)等知名獨角獸。為了給這些科技初創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支持,聯想創投也投資了專注于無形資產管理的科技服務公司樂知新創。目前,樂知新創管理著多家聯想創投被投人工智能公司的知識產權業務,包括銀河水滴科技、邁步機器人等。
最近,創投君采訪了樂知新創創始人高非,聊了聊科技初創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實務指導專家、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技術調查官、專利代理人,高非曾參與并主導過多起跨國知識產權并購交易、海外訴訟以及風險投資業務,擁有豐富的經驗。如何讓“知識產權”跟上你創業的前進腳步,創投君帶大家了解一下:
從分類上來講,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商標,著作權,專利和線上域名。對初創公司來說,一旦涉及產品和服務,就要申請商標,以免發生產品已經上線,發現商標已經有人注冊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高科技創業企業還需要對核心技術以及相關應用領域進行專利布局。很多創業公司,在初期人力和資金都有限的情況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術研發、融資上,卻沒想到因為知識產權,造成比較棘手的麻煩。
案例1:某科技初創企業,未在早期將其核心技術相關應用領域進行專利申請,結果在該公司想要進軍核心技術相關應用領域時,卻發現為時已晚,眾多競爭對手已經完成了專利布局,導致其技術應用受阻,無法形成有效的技術壁壘。
由此看來,知識產權布局應是越早越好,尤其是技術壁壘非常強的企業,更要特別重視。中國專利申請秉持“先到先得”的原則,如果兩個公司或個人就相同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那么早申請的人將會被授予專利的所有權。在拿到某一項突出技術的專利后,甚至可以在競爭賽道上處于領先的位置,比如我們的被投企業寒武紀在中國芯片領域一騎絕塵。
2、方式:圍繞核心知識產權,進行全面布局高科技創業企業在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時,不僅需要“超前”意識,還要有“全局”觀念。無論是商標還是專利,都不僅僅是單一的申請,而是應圍繞核心技術或核心品牌,進行一系列的布局,限制競爭對手對你的核心技術的“抄襲”或是“改進”。
但這不意味著初創企業要效仿大公司“以量取勝”,而是更應該站在公司策略的層面,首先確保高質量的核心單件專利或商標申請成功,隨后圍繞該核心專利或商標進行合理數量的布局,比如上下游技術的延伸、子品牌的產生等等。
案例2:某公司曾幫助一家人工智能公司進行全面的專利布局,在對該公司核心技術及創新進行研究后,從智能駕駛相關的核心技術出發,在專利類型、地域分布以及產品市場等幾個維度,以及人機交互、智能監控、自動調整、顯示等多個方向進行了專利布局,形成核心技術與外圍產品的有效組合。
由于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到諸多專業法律知識和經驗儲備,一般初創企業在沒有相應知識產權負責團隊的情況下,建議與專業的知識產權咨詢機構合作,設計知識產權綜合解決方案,雖簡而不“漏”。在選擇知識產權咨詢機構時,需要注意的是委托的機構不僅應具有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儲備,還應充分熟悉企業的技術領域。
案例3:某科技初創企業在技術開發時與一合作伙伴簽訂了保密協議及合作協議,隨后將自身核心技術方案共享給了合作伙伴。但沒想到,該初創公司的技術方案被合作伙伴搶先申請了專利,導致初創企業在使用自身方案和技術時,也存在侵權的風險。但由于雙方的合作關系以及企業之間實力差距巨大,初創企業不能貿然引起紛爭。
如果遇到被巨頭“侵權”的行為,創業公司屬于弱勢的一方,以訴訟的方式維權,不僅成本高,而且容易扼殺與巨頭合作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以更巧妙的方式止損和維權,比如采取反制性的手段,提前做相關專利的申請和儲備,防止造成進一步的損失。針對上述案例情況,樂知新創開始幫助科技創業公司進行全面的專利布局并監控該項專利申請狀態,形成風險預案,做到風險防控。
對于初創科技企業來說,盡管經費和人力有限,但也要具備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并在現有的條件下,對知識產權進行合理的布局。
由于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到諸多專業法律知識和經驗儲備,一般初創企業在沒有相應知識產權負責團隊的情況下,建議與專業的知識產權咨詢機構合作,設計知識產權綜合解決方案,雖簡而不“漏”。在選擇知識產權咨詢機構時,需要注意的是委托的機構不僅應具有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儲備,還應充分熟悉企業的技術領域。
不少創業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還沒來得及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就被合作伙伴或者對手提前一步搶注商標或專利的情況,這時科技初創企業要“量力而行”地進行維權,充分審視與侵權方實力強弱差異,而非盲目地將對方告上法庭。 案例3:某科技初創企業在技術開發時與一合作伙伴簽訂了保密協議及合作協議,隨后將自身核心技術方案共享給了合作伙伴。但沒想到,該初創公司的技術方案被合作伙伴搶先申請了專利,導致初創企業在使用自身方案和技術時,也存在侵權的風險。但由于雙方的合作關系以及企業之間實力差距巨大,初創企業不能貿然引起紛爭。
如果遇到被巨頭“侵權”的行為,創業公司屬于弱勢的一方,以訴訟的方式維權,不僅成本高,而且容易扼殺與巨頭合作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以更巧妙的方式止損和維權,比如采取反制性的手段,提前做相關專利的申請和儲備,防止造成進一步的損失。針對上述案例情況,樂知新創開始幫助科技創業公司進行全面的專利布局并監控該項專利申請狀態,形成風險預案,做到風險防控。
對于初創科技企業來說,盡管經費和人力有限,但也要具備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并在現有的條件下,對知識產權進行合理的布局。
本文標簽: 【科沃園知識產權】專利申請 專利加急 專利獎 專利獎申報 國家知識產權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