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這是黨中央對新時代知識產權工作提出的新命題、新要求。近年來,我國專利申請量持續增長,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利大國,但同時知識產權“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矛盾也逐漸凸顯。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指出,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深入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大力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努力推動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轉變。
專利質量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筆者認為,專利質量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專利技術的質量,是指從技術上是否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是否具有穩定的權利要求。二是專利申請的質量,是指創新主體和科技中介機構從事專利申請活動的質量。三是專利審查的質量。專利申請經過審查員的審查,達到法定授權條件才能獲得授權。專利審查質量影響到一個國家授權專利的整體技術水平和法律的穩定性。四是專利的經濟質量,是指專利技術實現了商業化的價值,專利價值最終體現在其實現的商業價值。因此,只有在技術上具備創新性,在法律上效力穩定,在經濟上能夠帶來收益的專利,才是能夠有效實現專利制度目標的專利,即高質量的專利。
近年來,我國專利創造出現“量質齊升”的良好局面,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穩步增長,發明專利結構進一步優化,我國正在加快由專利大國向專利強國邁進。但綜合看來,目前我國專利質量還未能完全與新時代發展階段相適應。
專利質量涉及專利創造、申請、代理、審查、保護和運用全鏈條各環節。一般而言,創新水平從源頭上決定專利質量,是影響專利質量的最主要的內部因素;專利代理和審查是創新完成后影響專利質量的決定因素;專利保護狀況、運用質量與專利質量緊密聯系、互相促進,是影響專利質量的外部因素。
提升質量應處理各環節問題
專利質量涉及專利創造、申請、代理、審查、保護和運用全鏈條各環節,因此,提升專利質量需要從專利創造、申請、代理、審查、保護和運用各環節中的問題入手。
首先,應抓住主要矛盾,定準方向,加大創新投入,從源頭提升專利質量。以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契機,牢牢抓住依靠科技創新提升我國專利質量的牛鼻子,強化戰略導向,加強大數據信息資源尤其是專利信息運用,準確判斷科技突破方向,抓住先機,加大科技創新資源供給力度,優化科技創新資源分配方式,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從創造源頭提高專利質量。
其次,應提高專利代理質量和專利審查質量,以保障專利質量提升。
一是重點提升代理質量。要積極落實專利代理質量提升工程,推動代理行業樹立質量導向,建立誠信制度,加強專利代理行業信息披露為突破點的行業自律。弘揚精益求精、務求質量的工匠精神,積極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專利代理機構。深化專利代理行業“放管服”改革為核心的行業管理、強化競爭激勵機制和代理質量反饋機制。
二是著力提升審查能力。要加強專利審查質量保障體系和業務指導體系建設,制定實施專利審查協作中心一元化業務指導規范,確保審查政策的穩定性和執行標準的一致性。進一步提升專利審查系統的智能化手段,提高審查效率。改良審查機制,推進優先審查制度。
再次,應加強保護運用效果,以促進專利質量提升。
一是提升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專利價值實現。通過建機制、建平臺、促產業,加強知識產權綜合運用,推進知識產權運用從單一效益向綜合效益轉變。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運營平臺體系,為知識產權的運用提供好平臺支撐,加速知識產權價值實現。面向實體經濟,通過實施專利導航工程、組建產業知識產權聯盟等措施,提高專利產品供給水平,發揮專利運用的激勵作用。
二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創新熱情。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各項工作,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從不斷加強向全面從嚴轉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引入懲罰性賠償理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網絡化信息化建設,實現數據信息共享、聯合辦案等職能,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效率、發揮知識產權保護的保障作用,激發全社會創新熱情。
根據我國新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專利工作重心已轉移到“量質”并重的發展階段,構建“創新、申請、代理、審查、保護、運用”互相促進、互相激勵的環形、開放的質量提升工作模式,形成既有寬度又有厚度,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新型專利結構,是提升我國專利質量、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