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反映出我國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十年來,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一、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基本情況
根據數據測算,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為218.3(以2010年為100),比上年增長9.0%,保持較高增速。數據顯示,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環境等4個方面發展特點鮮明。
(一)知識產權創造發展水平提升加速
2017年創造指數為216.5,比上年提高27.0個點。創造發展指數從2010年的100穩步上升至2017年的216.5。從2012年到2016年的5年時間內,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的總體水平,尤其是知識產權的保護運用水平快速提升,但與世界水平比較,我國知識產權環境指標處于第29位?!秷蟾妗氛J為,知識產權環境仍然是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的主要掣肘。
知識產權創造數量與研發指標關系密切。我國不斷加大對于科技的投入力度,反映為研發經費投入絕對數量、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人員數量、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等的大幅或穩定增長。這也成為知識產權創造數量保持穩定增長的前提與基礎。
(二)知識產權運用發展水平增速趨緩
2017年運用指數為182.7,比上年提高4.4個點。知識產權運用發展指數由2010年的100穩步上升至2017年的182.7,但2013年后增速有所放緩。反映知識產權運用的指標有升有降,整體上呈現出平穩上漲趨勢。
(三)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近年穩中有升
2017年保護指數達232.9,比上年提高16.3個點。知識產權保護發展指數的持續上升表明這期間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有了大幅改善。該指數在2012年后超過200,代表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上了一個新臺階。2013年數據相比2012年數據略有下降,2014年和2015年數據回升,2016年至2017年繼續呈現小幅增長。概括而言,2013至2017年,保護發展指數整體表現為穩中有升的態勢。
(四)知識產權環境發展水平進步明顯
2017年環境指數為241.2,比上年提高24.4個點。知識產權環境發展狀況主要考量知識產權制度構建、服務水平以及知識產權意識。2017年較2016年數據大幅提升,這主要得益于知識產權制度環境的不斷優化,服務機構、人員數量逐年穩步提升以及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快速提高。
2017年,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專利和商標代理機構加總)達到3.5萬家,同比增長21.1%;每萬人口專利申請量達到25.4件,同比增長6.4%;每萬人口商標申請量達到38.8件,同比增長51.3%;每萬人口著作權登記量達到19.9件,同比增長36.3%;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高到76.69分,較上年提高4.31分。
二、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主要特征
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知識產權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緊密融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平衡在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地區分布上表現的一覽無遺。呈現出東中西漸次降低的格局。雖然在全國追求創新的步伐下已取得重大是成就,但是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仍然是發展中的短板。
(一)知識產權與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聯系日益緊密
全國各地區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呈現出東、中、西部地區逐級遞減的態勢,排名靠前的地區近些年位次變化不大,并且存在逐漸固化的傾向。地區排名狀況反映出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知識產權綜合發展狀況的不平衡,更多地反映為各地區經濟發展和市場發育水平的不平衡,也反映為地區間產業分布的不平衡。
從2017年的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來看,綜合發展指數較高的地區大多經濟基礎較好,知識產權資源集中??傮w來看,綜合發展指數超過80的地區中,除北京以外,廣東、上海、江蘇全部屬于沿海地區。
從經濟區域來看,東部十省市中,綜合指數在80以上的有4個,分別是廣東、北京、上海、江蘇,介于70與80之間的有3個,分別是浙江、山東和福建。中部及東北地區的9省中,安徽和湖北綜合指數超過70,介于60與70之間的有遼寧、湖南和河南3個省。西部地區的12個省區市中,四川綜合指數得分超過70,陜西、重慶、云南的綜合指數得分介于60與70之間,其他省區市的得分均在60以下。
2010年以來,各地區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的位次變化數據顯示,存在5個類似分水嶺的地區,具體包括山東、遼寧、云南、黑龍江、河北和寧夏。這些地區的綜合發展指數位次連續多年保持穩定,從而自然地將其他地區分隔開來。
(二)保護和運用為知識產權發展短板
報告定義了一級指數對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的比值為貢獻度。繼續考察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結構,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地區知識產權創造和環境對綜合發展指數的貢獻度超過100%的標準線,而幾乎所有地區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對綜合發展指數的貢獻度均低于100%的標準線。這表明,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的短板集中于保護和運用,而如何突破該制約瓶頸,無疑將成為未來若干年的重要議題。
三、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的國際比較
國際比較方面,報告樣本國家包括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34個國家、以及金磚五國和新加坡。經測算,這些國家的研發投入總量之和占全球的98%以上,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88%以上,發明專利申請總量占全球89%以上,在進行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的國際比較時,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一)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從得分分布上看,與2015年相比,2016年世界知識產權發展狀況依然呈現梯隊狀分布,第一梯隊美國、日本的總指數得分領先其他樣本國家,美國所處優勢地位明顯;得分大于50的第二梯隊國家排名相對穩定,得分與美國、日本的差距稍有拉大。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位居世界中上游,2016年超越丹麥、新西蘭,世界排位由第14位上升至第10位。較之2015年,我國的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總指數得分從57.73提升至61.91,與知識產權強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二)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世界排名提升較快
從2012年到2016年的5年時間內,美國、日本、韓國等三國得分穩居前3位,我國排名從2012年至2016年,從第19位提升至第10位,平均每年提升3個位次,知識產權發展的總體水平提升較快。
(三)知識產權環境仍有待改善
2016年,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的3個一級指標能力、績效、環境分別處于世界第4位、第3位和第29位,與2015年相比能力指標上升1個位次,績效指標排名維持不變,但環境指標上升2個位次。知識產權環境發展仍然大幅落后于知識產權能力和績效。
從得分上看,我國三個一級指標分別得分75.89、60.45、46.75,指標得分標準差較2015年由11.796提升至11.901,能力、績效兩指標與環境指標得分之間的差異保持了相對穩定??紤]到環境改善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知識產權環境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仍將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