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幾年自主品牌強勢崛起,之前還未擺上臺面的專利問題已經漸漸顯現出來,因為隨著自主品牌越做越大,最后肯定會踏出國門走向世界,然而,要想走出去專利是必不可少的“鑰匙”,但是,除中興、聯想、華為外,其他自主品牌手中的專利還無法和洋品牌抗衡,因此加快專利儲備才是走出去的關鍵。
“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一步,國產手機比國足走得好
據IDC 于2月1日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球手機銷量前五的品牌中,有三個席位都被中國廠商包攬:除第一名的蘋果和第二名的三星之外,華為排名第三,銷量為1.39億臺;OPPO排名第四,銷量為9900萬臺;vivo排名第五,銷量為7700萬臺。在剩余品牌中,還不乏聯想、中興、小米等一些有著搶眼表現的國產品牌。
以印度市場來看,目前中國手機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接近四成。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6年第四季度印度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名中,中國手機廠商占據四席,分別是OPPO、vivo、小米以及聯想。其中,OPPO和vivo也把印度市場作為一個主攻目標。
一加這一國內的新興手機品牌在海外也有著出色的表現,雖然出貨量并不大,但其在歐美等海外市場卻獲得了一致好評。其產品很高的性價比,以及優秀的性能表現,確實為這個品牌在國外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
隨著品牌形象的樹立,口碑與銷量的提升自然會隨之而來,而且這些也幫助了國產廠商在海外市場換取利潤。像華為、一加這些在國內兼具高品質和高性價比的手機品牌,某些款型在海外的售價甚至都要比國內貴出不少,品牌能力顯現的淋漓極致。
正是因為廠商們的不懈努力與突破,才讓新國貨“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愿景得以一步步地實現?!皼_出去”永遠不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我們更深入的思考。國產手機企業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告訴了我們,只要努力并找到正確的方法,就能在國際市場中站穩腳跟。
國產手機靠什么走出去?產品+專利
為什么要走出去?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國內的手機市場已經是充分競爭的市場,且國產手機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去迎接海外的挑戰,海外市場釋放出的潛力也是這些手機品牌保持高增長的不二選擇。而走出去的同時,也就會面臨兩邊市場差異所帶來的問題。
首先,想要走向海外,想要產品能夠獲得國外消費者的認可,過硬的產品質量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在IHS Technology市場研究總監王陽看來,國外市場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很嚴,對售后服務也同樣有很高的標準。國內廠商用了多年時間在品質上做出突破,也因此受到了海外市場的贊譽。
如此看來,國產手機廠商在品質上已經達到了海外市場的要求,那么接下來所面對的問題才是最難的。其實我們研究下海外的知名手機廠商就不難發現,這些企業都在通訊領域深耕多年,其積累的技術水平也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而對于眾多國內的廠商來說,短暫的成立時間使得它們在專利技術上的積累遠達不到要求,這也成為了他們最大的短板。
那么問題來了,手機和專利到底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先了解一款手機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在整個手機產業鏈的上游階段,處于頂層的就是像高通這樣的芯片廠商,它們不僅為手機提供芯片,同時還提供許多技術和專利的支持。接下來,手機方案公司在芯片的基礎上,開發平臺和解決方案等產品,為整機產品的研發和面世提供條件。隨后便是諸如屏幕、攝像頭、電池等配件廠商,當把這些資源整合后,便由手機品牌商生產整機產品,步入下游的市場和銷售階段。
比如小米這樣的新興手機廠商,首先,它需要選擇在芯片方面的合作伙伴,并獲得像基帶這一類相關的基礎通信技術專利授權,然后再根據整機產品方案選擇組成整機的相關配件產品,最后將整機進行生產銷售。在這一條產業鏈中,尤其是上游階段,覆蓋了大量的技術和專利應用,如果想要生產出能打電話能上網的手機,這些都是繞不開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解決專利問題需要有深厚的積累和經驗,對于新興手機廠商來說,走出國門意味著要承擔很高的專利成本。
痛則思變,由于在外面嘗到了苦頭,所以專利成為了當下國產手機廠商最為重視的發力點。小米在最近的松果芯片發布會上就公開表示,目前其獲得的專利授權量為3612件,其中包括國際授權1767件,其他的廠商也都在專利布局上下著大工夫,做著大文章。
王陽表示:”目前我們能看到,這兩年中國企業申請專利數量特別大,這也是中國廠商在積攢談判的籌碼。因為歐美市場在專利問題上,動不動就喜歡打官司,我們只能一步一步去熟悉當地的環境,這需要一個蠻久的時間過程,中國企業一定要做足準備再去進入歐美市場。”
“國內廠商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加大在專利方面的投入。加大投入過程當中,怎么樣能把自己的專利系統合理搭建起來,是需要提前去目標市場進行了解的。提前了解人家當地的法律體系,包括找一些合作伙伴,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工程?,F在國內企業在這一塊并沒有什么經驗,而且申請專利也很復雜,國內企業大多不是大廠,只能通過積累和努力來解決這些問題?!?br>
自己沒有不要緊,專利好伙伴為出海保駕護航
既然出海面臨的專利問題如此嚴峻,那么國內企業就沒有捷徑可走么?答案當然是有的。在國外,有很多技術成熟的廠商,它們在專利方面也有著非常深厚的積累,選擇與它們進行合作就是一條最快的捷徑。
以高通為例,作為在通信領域里的頂級廠商,高通擁有著上萬件豐富的基礎通信專利,選擇與高通合作,不僅能夠擁有和使用這些專利技術,同時在面對專利流氓的騷擾時,也更有底氣去應對。
眾所周知,2014年小米在印度和愛立信之間產生專利糾紛,之后,小米在印度被許可銷售高通平臺的手機,與高通合作的優勢不言而喻。
對此王陽也給出了肯定的答復,“找高通合作,不僅僅是找到一個芯片供應商,而是找到了一個得以幫助手機廠商出海的合作伙伴。像高通這樣的國際大企業,專利授權是它們的一大業務方向,得到了授權不僅意味著你可以使用這些專利,而且還意味著當別人以專利侵權為由來告你時,高通作為合作伙伴, 一定會盡力幫忙,那么你的底氣也會更足一些?!?br>
“不僅如此,像高通這樣的廠商,與當地的政府和運營商都是有合作的,當你得到了這些企業的支持后,你就很容易進入當地的市場,不必再為當地政府和運營商的標準費腦筋,這對于國內企業來說也提供了相當大的便利?!?br>
去年年底的大新聞是,高通和魅族簽訂了3G/4G全球專利許可協議,魅族科技總裁白永祥認為,這次合作一定會為用戶、渠道、股東、員工共贏的局面添磚加瓦。而業界對此的評論是,雙方的簽約,說明尊重知識產權已成為國內手機行業的共識。解決了在專利方面的糾紛之后,國產手機廠商將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的研發和行業轉型升級中去,進一步應對國內消費環境的變化;同時,解決專利爭議也有助于國產手機品牌加快走向海外市場。截至2016年12月,
已有超過120家中國企業與高通完成專利授權簽訂。
是的,國產手機廠商的出海已經是大勢所趨,而專利這條鴻溝確是每一家企業都難以憑自己就能逾越的。不難看出,專利對提高企業身價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找到像高通這樣的合作對象為自己的出海保駕護航才是明智之舉,此后再通過自身勤奮的積累,我們必然能夠看到新國貨在世界舞臺上閃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