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加:知識產權本就不是“免費午餐”
返回列表
來源:
環(huán)球時報
發(fā)布日期: 2018.05.14
據媒體報道,美國情景劇《老友記》不久前在國內某視頻門戶網站下架,引起了眾多該劇粉絲的關注。許多人覺得很突然,難以接受。有猜測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版權到期”。
多年來,中國網民習慣了免費享用網絡資源,包括一些知識產權產品。比如不少美劇在非正版引進的途徑下,登陸一些中國的視頻網站,還配有相應的字幕,受到了中國許多觀眾特別是千禧一代的青睞,可以在觀看的同時學習英語和了解美國文化。
中國官方此前已經表態(tài),未來會加強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老友記》等外國劇集的先后下架,顯然讓一些中國民眾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比以往更強,他們過去的一些習慣可能將不得不發(fā)生變化。對此,筆者想說的是,政府一直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國民眾一些生活的細微之處必將受到影響,應為此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
首先,網絡資源中的“免費午餐”將會大量減少。過去十幾年時間里,中國互聯(lián)網行業(yè)發(fā)展速度之快,當然與互聯(lián)網技術及市場的井噴式發(fā)展有關。同時相比西方國家,能夠吸引、聚攏有著龐大數量基礎的網民(尤其是移動互聯(lián)網與智能手機普及之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使用的資源和用到的軟件工具是免費的。而一旦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大,不少視頻、電影、電視劇等版權產品可能需要付費才能觀看、使用。
其次,“國際名牌”不再唾手可得。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國外一些“知名品牌”服裝箱包的仿制品(或者盜用品牌)在中國有著不小的市場。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對“國際名牌”的崇拜和迷戀使這些仿制品還挺走俏,最大原因也是價格比正版低得多。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仿品減少,為了滿足虛榮心不得不購買高價正品時,一些人將有“割肉”之感。
當然,為了幫助一些民眾完成心理轉換,建立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我國版權相關管理部門也需要做一些工作:第一,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東西其實原本就不該免費。第二,加大對網絡平臺的監(jiān)管。“能免費就不付費”這是大多數人的心理,維護一個良好、公平的網絡使用環(huán)境,對于大眾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非常重要。第三,一旦有違法者,處罰力度應該加強。從現有經驗看,知識產權保護也是對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保護,不能讓創(chuàng)新者最后吃了虧。第四,加快正版引進的審批速度,對引進正版的行為應有一些保護,讓盜版沒有生存空間。(作者是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