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0日凌晨,針對“封殺”中興通訊一事,美國商務部新聞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于中興的禁令目前沒有扭轉的余地或協商的空間,要嚴格地等到7年后才有望重啟協商。
這項禁令即時生效,且目前沒有扭轉的余地或協商的空間,“這是一個7年的禁令。”他補充道。也就是說,要嚴格地等到7年后才有望重啟協商。
此前的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激活拒絕令,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一切產品,時間長達7年,禁令立即生效。
這對在核心零部件上依賴美國的中興通訊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中興產品有大量進口自美國的元器件,尤其是芯片,中興將因此蒙受巨大損失。消息傳出后,中興A股、H股雙雙停牌,其美國供應商的股票大幅下跌,最嚴重的跌了30%以上。
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已經宣布,將執行美國政府的禁令。
不只是芯片巨頭,連谷歌公司旗下的手機操作系統安卓可能也將加入封殺中興的行列。
此番中興通信被美國精準打擊,芯片斷供更是被媒體形容為“鎖喉之痛”。這樣的切膚之痛,你有沒有遭遇過?
或許你覺得這話問得有點扎眼,或許對于你來說并無此虞。但實際上,知識產權問題從來都在身邊。
中國不僅在高端核心領域缺乏自主技術,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而導致被鎖喉,在品牌商標、專利等領域也經常遭遇“伏擊”。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局長田力普在寧波演講時指出,現在有許多國外公司經常做一些專利的全球布局,在國內搶先申請一些技術專利,如果中國企業沒有在這方面有所準備,那么等待他們的便是律師函和漫長的訴訟。
比如,2016年1月,寧波市知識產權局收到韓國某器械公司提交的《專利侵權糾紛請求書》及其相關的證據材料。韓國當事人稱該公司在國外市場上發現一款涉嫌侵犯其專利的器械,調查發現是寧波某公司生產、銷售,因此請求寧波市知識產權局責令寧波這家公司停止生產、銷售相關產品,并銷毀工具、包裝及宣傳材料。寧波企業收到該投訴后覺得很冤,這些產品都是公司自主開發的,怎么會涉嫌侵權?在寧波市知識產權局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和解。寧波公司承諾停產相關涉案產品,同時承諾對產品進行改造使雙方產品有明顯的區別。
寧波這家企業的遭遇,實際上就是被國外企業的專利布局所擊中。而類似的“專利陷阱”也經常出現在國際貿易、跨境電商等領域。
因此,中國企業必須高度要重視知識產權。
這不是美方對中興的第一次調查,2016年美方已對中興有過制裁。此次事件也讓我們意識到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切膚之痛。今日,人民日報就此刊發一則評論《強起來離不開自主創“芯”》,指出面對技術壁壘,不能盲目悲觀,應該激發理性自強的心態與能力,通過自力更生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由此看來, 知識和知識產權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現在人才的流動性越來越強,人是會走的,但知識會留下來。華為打天下靠的不是人力資本領先,而是靠知識產權和知識管理。因為有優秀的知識管理體系,人才流失不會對他們產生太大影響。可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成為現代企業生存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