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為廣東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局長馬憲民在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表示,2017年廣東省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和能力躍上新臺階,專利質量穩步提升,企業知識產權主體地位顯著增強,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初現成效。
全國各省知識產權代理機構數量
全國各省知識產權代理人數量
建立知產強市評估指標體系
2018年,廣東將開展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階段性總結評價工作,優化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發展布局,建設珠三角知識產權強市群;粵東西北各市結合區域產業特色,創建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市。同時,還將建立知識產權強市評估指標體系。
此外,廣東將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開展《廣東省專利條例》《廣東省專利獎勵辦法》修訂工作。積極推進職務發明成果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構建科學合理的權益分配機制。
打造粵港澳知識產權灣區
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東將運用知識產權提升灣區核心競爭力。積極爭取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探索開展“一國兩制”框架下知識產權政策協調試點。在粵港、粵澳合作的基礎上,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新機制。發揮三地區位和功能優勢,聯合建設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推動灣區內知識產權信息和服務資源共建共享。同時,還將強化三地知識產權海外協作,探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以知識產權進出口為特征的國際貿易發展。
實施高質量專利培育工程
廣東將實施高質量專利培育工程,組建產學研高價值專利育成中心,支持各類創新中心創造高質量專利,促進產學研知協同創新和核心技術專利布局。
為了進一步強化廣東企業掌握核心專利能力,廣東將實施主體貫標工程,大力推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貫徹“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提升掌握核心專利能力。推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創建,培育一批知識產權強企、強校、強所,建設一批重點產業知識產權聯盟。
實施園區知識產權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園區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和服務平臺,提升園區知識產權全鏈條綜合服務能力。研究制定加強全省園區知識產權工作政策措施,推動一批園區開展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創建工作。
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
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廣東要加大力度嚴格專利行政執法,查處重大和典型專利違法案件。加快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實施保護體系構建工程,加快推進中國(廣東)、中國(佛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支持深圳、珠海、中山、東莞等地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申報建設工作。
廣東還將推動知識產權海外護航。實施海外護航工程,逐步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和涉外應對機制,建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平臺。實施知識產權海外維權專項,支持重點產業、企業、行業協會開展知識產權涉外應對。
打造“永不落幕的知交會”
繼去年成功舉辦首屆廣東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簡稱“知交會”)之后,廣東今年將實施交易中心打造工程,提升知交會檔次,搭建網上平臺,打造“永不落幕的知交會”。出臺促進全省知識產權運營工作指導意見。實施專利運營交易扶持計劃,培育專業化市場化運營機構。加快中國(南方)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橫琴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
廣東將實施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工程,加快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扶持及風險補償機制,實現全省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補償機制的地市覆蓋率達到70%。推廣各類知識產權保險試點經驗,實現全年專利保險風險保障金額正增長。穩步推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
培育知產全鏈條服務業態
廣東還將著力培育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業態,加快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拓展和優化專利代辦服務功能,在有條件的產業聚集區建立專利代辦服務站。大力發展知識產權代理、信息、咨詢、轉化運營等服務,培育創建一批國家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引導知識產權社會組織、中介機構與企業對接。
廣東將爭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創新支持中心落戶廣東,申報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基地。聚焦“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歐美、東南亞等地區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打造“走出去”巡回研討品牌活動,建設一批行業性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加強粵臺知識產權交流。深化泛珠三角、粵瓊、粵喀、粵川等區域知識產權合作。
2017年,廣東知識產權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多項指標領跑全國。
專利申請及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首位。獲評第19屆中國專利金獎6項、優秀獎208項,獲獎數量居全國第一,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方面,全省專利質押融資額134.60億元,位居全國首位,國家知識產權研究與發展中心報告顯示,廣東知識產權保護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