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專利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專利保護意識,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與海外競爭者爭奪市場份額時選擇PCT途徑提交專利申請來保護自身的專利成果,同時這一做法也提高了行業的進入壁壘。在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前15位的原屬地中,中國和印度是僅有的兩個中等收入國家。
中國專利申請數量緊追美國,躍居世界第二
PCT協議為衡量各國的專利申請數量提供了統一的標準。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數據,近年來中美專利申請數的變化發現,中國與美國在海外專利數量方面存在差距,但是中國的科技進步帶動專利數量不斷攀升,數量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在PCT國際專利申請體系中專利數量躍升:2000年,中國PCT申請數量是781件,與此同時,美國是38013件,中國僅占美國的2%,差距懸殊;2017年,中國的PCT申請數量達48875件,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占比為美國數量的87%,與美國的差距大幅縮小。
中美高校專利申請數量
高等院校擁有高級科研人才和研發配套設施等優勢,是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作為學術科研機構,高校的專利開發能力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因素之一。中美高校申請的專利數量,中國只有深大、清華、礦大的專利申請量進入前二十名。
對比中美高校專利申請數量,2016年加州大學以434件的申請數量在眾多高校中遙遙領先。前十名中有七所高校來自于美國,前二十名中有三所中國院校入圍,分別是深圳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87件、84件和84件。
中美在四大核心技術領域的PCT專利申請對比
專利申請的核心技術領域集中在電氣工程、儀器、機械工程、化工等。電氣工程領域兩國的總數差別不大,但是中國在數字通信、電子通信行業的專利數量占優。在儀器領域,美國的專利數量幾乎是中國的兩倍,特別是醫療技術的專利數量極高。機械工程方面,美國在機床、特殊機械等領域的專利數量突出。化工方面,美國的化工行業專利數量幾乎是中國相應領域的三倍,特別是生物技術、制藥和高分子材料等行業的專利數量表現突出。
綜上所述,中美兩國專利授權數量收窄但是專利價值差距依然較大。中國在數字通信和電子通信領域的專利數量占優,而美國在醫療技術和制藥方面優勢明顯。中國的專利政策支持力度向新型產業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