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導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29490-2013標準的第一階段即是PDCA管理模型(策劃、實施、檢查、改進)中的策劃階段,是整個認證咨詢工作的開端,筆者認為該部分的重要工作包括選擇認證輔導機構、召開啟動會以及現場診斷。
一、選擇認證咨詢機構
企業在導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標準的過程中,需要熟悉標準的相關條款,通過診斷發現目前知識產權管理上出現的各類問題,并通過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文件和記錄文件加以規范。由于企業內部對于自身存在的問題較難識別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尋找外部的認證咨詢機構就是最佳途徑。
認證咨詢機構包括認證輔導機構和認證審核機構,在選擇合作機構時,需要對認證輔導機構的管理標準輔導方案進行評比。具體可以從服務團隊、服務價格、服務周期、成功案例等等進行綜合考慮和選擇,由于咨詢服務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項目經驗和現場輔導,所以對于現場輔導的時間、次數都需要綜合比較,切忌盲目選擇價格低廉能力較弱的輔導機構。目前全國具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認證審核資質的僅有中規(北京)認證有限公司和中知(北京)認證有限公司兩家單位,在選擇時沒有區別。
認證輔導機構的咨詢師需持有國家注冊IPMS審核員的證書,長期從事知識產權相關工作,能夠協助企業深入理解標準要求,開展診斷、標準宣講、培訓、內部審核等相關工作,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形成符合標準要求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以及相關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手冊》等文件,及時解答企業內的各類知識產權問題,提出解決建議或方案。
二、召開啟動會
作為企業導入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的首次大會,啟動會的意義非比尋常。由于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工作是由上而下,覆蓋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即需要遵照“領導重視,全員參與”的原則。本著這個原則,啟動會的參與人員應包括企業的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各職能部門的員工、認證輔導機構的咨詢師等。另外,建議企業還可以考慮邀請負責相關知識產權工作的政府官員領導出席,一方面可以了解認證相關的政策和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另一方面可以擴大企業的影響力,展示知識產權工作的成效。
啟動會的首要工作就是由企業最高管理者宣布本企業開始導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的標準,具有儀式的意義和作用。同時,最高管理者宣告員工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提出要求公司全員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認證咨詢的過程中需要各個部門協助和積極支持和參與。企業的最高管理者發言后,由認證咨詢師對整個認證過程做一個詳細的講解,并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進行首次簡單培訓。需要注意的是,首次培訓的主要目的是向企業全員解釋清楚這項工作究竟是什么,怎么做,有哪些好處以及需要的配合要點。講解應該深入淺出,切忌以偏概全,讓聽眾如在云中,甚至產生抗拒心理。最后在交流環節,認證咨詢師可以和企業的人員進行充分的交流和答疑,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現場開展前期診斷的工作。
三、前期診斷
前期診斷是否及時、全面、有效,將對企業認證工作的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目前的經驗來說,前期診斷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 及時性 前期診斷一定是在企業導入標準的前期即策劃階段進行的,不是中期或者后期。只有經過認真的診斷工作,才能為后續的制度體系文件的編寫提供第一手的素材,為體系順暢有效地運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全面覆蓋 貫標的原則是“領導重視,全員參與”,所謂的“全員”就包含企業的全體員工,包括企業的管理層以及各個職能部門。舉例說,筆者曾在一家咨詢企業的診斷過程中發現,由于該企業沒有重要文件銷毀的規定,員工直接將重要文件丟棄在垃圾簍,清潔員工直接將這些文件處理,如果外部人員收集到這些文件并提供給企業的競爭對手,就發生商業秘密泄露的風險。所以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并不是只和研發部門、知識產權部門有關系,前期的診斷工作一定要做得全面,涉及到公司的各個部門與崗位。
3.有效性 對于前期診斷到的問題要進行及時總結并且告知到企業的相關部門,然后在后期完善材料與引進制度文件的時候對于診斷到的問題要重點加以關注。前期的診斷是為了貫標工作后期更順暢地開展,要注重實質與意義,一定不能是開展了診斷工作后,后期不注意,完全不理會診斷報告,這樣的診斷是無意義的診斷。
四、診斷常見類型
企業貫標診斷工作除了需要具備及時性、全面性和有效性這幾個特點外,不同類型的企業診斷工作也有所區別,可簡單分為如下類型:
1.初創型企業 此類型的企業由于創立時間不久,還沒做過或者做了很少類型的其他體系的認證。針對初創型企業,診斷的主要作用是補缺。因為是初創型企業且其他體系的認證接觸的較少,缺乏完整的制度和相關的流程。因此按照標準認證的要求,診斷的重點主要是排查企業缺少哪些文件,以備后期完善。診斷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補齊缺失”。
2.剛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企業 此類型的企業一般已經成立3年以上,有一定的文件制度基礎,也做過其他體系的認證,有可能研發相關管理工作尚不完善,其他體系的運行情況也一般。 這種類型的企業診斷工作較初創企業相對復雜一些,我們要從企業提供的現有的制度文件中選出和知識產權管理標準相關的文件,對比出有哪些異同。另外也要重點記錄下企業目前的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知識產權隱患,后期輔導培訓的過程中要和企業的管理層重點溝通這些問題。此外,如果企業研發部門對知識產權意識較為薄弱,后期也要加強輔導。為了便于后期輔導工作的順利展開,這些問題在前期診斷的過程中一定要記錄溝通清楚。
3.體系完整、重視研發的企業 此類型的企業一般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已開展過其他體系或標準的認證,對于知識產權工作也有一定的經驗。這種企業的前期診斷工作可以將重點放在知識產權風險管理上,對于各類風險提出警示,例如加強專利信息的檢索分析與利用、商標監控、防侵權分析和訴訟應急機制、商業秘密的保護等,以及在企業投融資、并購、技術轉移、標準化、聯盟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等。此外該類型的企業在診斷中還需要注意如何將知識產權管理這個體系與其他體系進行融合,診斷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整合”資源,抵御風險。
五、診斷報告
認證咨詢的前期診斷工作盡量做到現場診斷,咨詢師的診斷意見不只是來源于企業提供的紙質材料,更要結合自己在企業現場訪談了解到的情況,善于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形成診斷報告。調研報告應包括:調研情況描述、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將報告反饋給企業的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作為參考,最終形成認證咨詢工作的整體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