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對此,外資企業有要求,中國企業更有要求。他強調,我們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同時,我們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主旨演講向世界申明了中國依法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的堅定立場和鮮明態度,也闡述了全球化背景下構建全球規則、遵循全球規則,平等保護知識產權的深刻必要性。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建立和不斷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實現了從無到有、由被動到主動的“質”的轉變。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我國法制建設重新起步,初步建立起了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主動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相繼修改了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經歷多年來的不斷調整,我國目前已經建起了一個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制度,加入了世界幾乎所有主要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是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維護者、參與者、建設者。
中國知識產權法制的完善是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歷經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地位、職能逐步增強,知識產權保護也經歷了一個從弱到強的轉變。例如,我國在專利制度構建之初,每年專利授權量僅有數萬件,全國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每年只有幾百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中國知識產權數量規模呈指數型增長,發明專利申請量、商標注冊申請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與之相適應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不斷趨于高效、集中,司法保護體制不斷趨于專業、客觀、公正,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已經走上了一條“以我為主”的發展道路。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即將到來的時代,在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實踐的時代,知識產權成為了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成為了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戰略資源。全球已有的產業實踐證明,高新技術產業是科技革命爭奪的制高點,同時也是知識產權的密集區,誰掌握了知識產權,就掌握了產業發展的話語權。從創新轉型的內生需求而言,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中國創新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更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進一步強調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第十九屆三中全會都作出了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重大部署。這是我們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中國“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正在不斷完善。
知識產權戰略是國家發展戰略,更是國際競爭戰略。當前,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貿易大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二位,馬德里商標申請量居世界第三位,2017年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額首次超過40億元,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知識產權的價值在全球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我們同樣需要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保障中國企業的合法利益。
在研發、制造、貿易全球化一體化的今天,我們應當致力于同世界各國一道構建一個普惠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促進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從全球知識產權法制發展格局而言,中國知識產權法制發展的背景、歷程和現狀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歷程更加相似,更加具有參照和借鑒意義。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愿景下,在建設“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下,中國要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在參與、推動乃至引領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制定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引領全球知識產權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和規則體系構建。(作者:馬一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教授)